会字的源流
字源演变
形声字。从合,夹置于“合”形中间的声符,目前还不能说定,疑是“胃”字象形初文,像胃袋内存有米粒之形。今见最早的“会”字在西周早期。字形演变主要表现在声符上,西周晚期有省去胃袋形而只存“A”。春秋时代,先是承西周象形,写作“B”,后来出现了两种简写形式:其一,简写作“C”,这在战国(主要在楚国)秦汉得到广泛继承;其二,简写作“D”,见于秦国兵符,是小篆所本,汉隶中也有据此作形的,但数量明显低于作“田”形的。在汉隶中数量未占优势的“E”形,在后世楷书规范中取胜,淘汰了原来占优势的“田”形,这大概是以《说文》小篆为正字的结果。此外,战国时代,三晋地区或把原声符写作“F”“G”形,前者若去掉双耳形饰笔,就与“胃”字小篆的象形部分“H”没什么本质区别了,而后者是从前者进一步变化的,这些写法没能扩展和延续。另一方面,“会”字义符“合"中的下半,居全字之底,自春秋时代起,内加短画而成“I”形,小篆变作“J”,隶变作“曰”,楷书中渐与“日”混同。1956 年《汉字简化方案》采用草书楷化方式,把“会”字简化作“会”。本义未明,可能是积聚禾谷,是“K”的古字。引申为聚合、会合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会,合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“会,聚也。”《书·禹贡》:“潍、沮会同。”由聚合、会合义引申为盟誓、聚会、相遇、符合,还引申出两个名词义:一是器盖儿,二是都会,即人口集散之所。由相遇义引申为机会和副词义恰、正值。由符合义引申为领悟、理解、能进行、熟悉或擅长,还引申为应当。以上诸义皆读huì。“ 会”还有一音kuài,主要用于由聚合义引申出的计算、总计义,也用于买卖中间人义,这在后来写作“侩(侩)”。
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dandanxi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