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知觉包括哪些方面 ,婴幼儿感知觉包括哪些内容?

婴幼儿感知觉包括哪些内容

1、言语:出生后,就可以在宝宝身旁10厘米处轻轻呼唤他的乳名,使他听到声音后转过头来。每天都要给他念节奏短小,朗朗上口的儿歌,或轻轻哼歌谣。无论是给孩子喂奶、洗澡、换尿布或抱起孩子时,都要在他眼前用温柔亲切、富于变化的语调反复地和他说话,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。

2、音乐:把宝宝在胎儿时听过的音乐再放给他听,音量比大人在室内说话的声音稍大些为宜。你可以结合宝宝的生活起居(如起床、喂奶、做操、游戏、入睡前)播放适当的固定音乐,既可增强宝宝的音乐记忆力,又能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,还可以给宝宝听模仿的动物叫声和大自然中某些音响的音乐,若再配上相应的实物或图片,让宝宝看一看,摸一摸,就能使宝宝的听觉、视觉、触觉得到综合的训练。

3、追声寻源:用哗铃棒、八音盒、钟表、小杯和小勺、橡皮捏响玩具等多种发声体训练宝宝的听觉辨别力和方位听觉。可先将各种发声体在宝宝视线内弄响给他听,并告诉他名称,待其注意后,再慢慢移开,让宝宝追声寻源,当宝宝辨出声源后,再变换不同距离和方向。

婴幼儿感知觉包括哪些内容

感知觉有哪些规律

一、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

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,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。因此,教师在讲课时,声音要洪亮,语速要适中,板书要清晰,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、看得见。教师在制作、使用 直观教具时,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、颜色、声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。

二、运用被感知的差异率

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、形态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,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。如讲课时,对于重要的知识,可以反复几次,可以提高音量;板书时,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,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、画线,可以用彩色粉笔;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;使用 挂图时,可以将其中不需要学生看的部分遮住;制作教具时,要注意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上突出出来等。

三、运用被感知的活动律

我们知道,在静止的背景上,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,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。因此,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,演示实验,放幻灯片、教学电影或录像等,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。

四、运用知觉的组合律

在时间上彼此接近、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。指空间上接、时间上连续、形状上相同、颜色上一致的事物,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。因此,教师在绘制挂图时,不要在需要学生感知的对象周围画上与之类似的线条或图形,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留空或用色彩区分;板书时,章与章、节与节等不同内容之间要留空;讲课时,语言流畅,针对不同内容,采用不同的语速,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分析、综合,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。

五、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

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,那么,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,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。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“五到”,即眼到、耳到、口到、手到和心到,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。有研究表明,在接受知识方面,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。只靠听觉,一般能记住15%;只靠视觉,一般能记住25%;既看又听,能记住65%。

试题再现:

1、 教材编法分段分节,教师讲课有间隙和停顿,符合感知规律的(C)

A、强度律 B、差异律 C、组合律 D、活动律

解析:B。

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:

(1)强度律。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,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第感知。因此,在直观过程中,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,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。

(2)差异律。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,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,在物质载题层次,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、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:在知识本身层次,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,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。

(3)活动律。指活动的对象教之静止的对象容另感知。为此,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,在变化中呈现对象,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,使知识以活动的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。

(4)组合律。指空间上接、时间上连续、形状上相同、颜色上一致的事物,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。因此,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,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。

感知觉有哪些规律

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dandanxi6@qq.com

(0)
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下午12:49
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下午12:59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