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“安居乐业”是所有人的梦想,在全国有很多地方以“安居”命名。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安居场,由美国摄影家甘博拍摄于1917年。

在遂宁安居场附近,还有另一座以“安居”命名的地方,就是今天重庆铜梁区的安居古镇。因为甘博在本组照片下标注得非常清楚,因此认定这些图片皆出自于遂宁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永济桥

安居永济桥前的牌楼,采用中国传统式结构,高大精美。牌楼的前方是一层层的台阶,行人可拾级而上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永济桥侧影

永济桥桥墩为砖石结构,有着很明显的现代造桥理念。同时,永济桥也是一座廊桥,桥上盖有屋顶,像一排房子,遇到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,行人可以进入桥内躲避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桥头的石雕

这幅图被甘博命名为“桥头的狗石雕”,造型独特,雕刻手法精美,石雕的面部神情非常生动。不过,小编窃以为这应该是一头狮子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乞丐

坐在路边的一个老年乞丐,身上穿着渔网一样的烂衣服、戴着破烂的斗笠、光着脚。在老人的脚下,摆放着一只空空的竹篮子,看着令人心酸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无奈的神情

一贫如洗的老人坐在阳光下,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,满脸是对苦难生活的无奈。甘博怀着恻隐之心,拍摄下了第二张老人的照片。希望他在拍完照片之后,能给老人一些救济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踩水车

这种水车是旧时常用的灌溉工具,一条长长的龙骨伸入池塘或河中,利用脚踏的动力,将水从低处源源不断地输送的高处的田野里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打猪草的男孩

龙骨水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,不但是一种高效的灌溉工具,同时把劳动和娱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,人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干活。和上一幅图片相比,镜头里多了一个背着箩筐的小男孩。小男孩光着膀子,身后的箩筐里满满地装着刚刚采集的青草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高大的牌坊

安居镇的一座壮观的三开间石牌坊,用精美绝伦来形容毫不夸张。牌坊下是当地人经常走过的主干道,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通过。在牌坊上隐约可见“孝”、“勇”的字样,表明这座牌坊是为忠孝之人所立的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另一座牌坊

遂宁的另一座精美牌坊。和上一座牌坊相比,除了上面的人兽雕刻略有不同之外,外观结构如出一辙,应该是同一时期所立,甚至于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磨坊

安居镇的一家油坊内,一头牛正拉着碾子在石槽内碾压花生,这是花生榨油前的一道工序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榨油机

油坊一家人正在吃饭,旁边的木头装置就是一架榨油机,非常巨大壮观,利用这种装置,可以将植物种子里的油挤压出来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蒸锅

一名男子正在用蒸桶蒸豆粕。豆粕是大豆榨油后留下的豆渣,可以当做饲料喂牲畜,也可以发酵后用来制作酱油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做蜡烛

正在制作蜡烛的年轻男子,因为蜡烛是用油脂做成的,通常是白色的。男子正在给白色的蜡烛上色,将蜡烛在红蜡液中蘸一下,就被裹上了一层鲜艳的红外壳,看上去比较喜庆,也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漫水桥

这种小桥由石柱组成,人在石上走,水从脚下流。看石柱的高度,说明此地在雨水充沛的时候流量非常大。过这种桥需要一定的勇气,在桥上,可以看到甘博同伴的影子。

100多年前的四川遂宁,美国摄影家甘博镜头下的安居古镇

群山

连绵的群山脚下,是绿色的树林和排列整齐的庄稼地,一代代的安居镇百姓在这样的土地上休养生息、安居乐业。

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dandanxi6@qq.com

(0)
上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8:49
下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9:08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