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岁青春期的表现

书名:《青春期的挑战:写给家长与老师的青少年教育指南》

出版:人民邮电出版社

人的发展过程经历两个反抗期,其一是2-3岁的叛逆期,小孩子常说的话就是“不要”;其二是10岁以后的青春期,他们的口号是“我要独立”,意味着他们的心智达到了更高的层次。

青春期特指十八岁成年之前,从少年过渡到青年这段时间。这个特有的过渡阶段,青少年萌生强烈的自我意识,家长和老师也面临相应的教育挑战。

《青春期的挑战:写给家长与老师的青少年教育指南》由壹心理倾力打造,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,帮助家长和老师读懂青少年的内心世界,从而有效引导他们成为独立且自信的人,建立健全的人格,规划自己的人生。

十八岁的青春期,是自我觉醒和独立,还是充满烦恼和挑战?

本书五位主笔分别是杨咏梅、刘颖、刘学兰、傲德、安洁,他们在心理和教育方面颇有建树,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借鉴,从而建立彼此理解、信任、尊重的新型“朋友”关系。

1.青春无敌?其实不然,正向引导是必修课

青春期少年面临的挑战,主要有自我意识的觉醒,理想和现实的矛盾,以及情感需求。

如果青少年的合理诉求在家里无法得到满足,那么他们就会反抗,导致家庭矛盾。

女儿和爸爸又吵得不可开交,两人在气头上,互不相让。女儿甚至吼“有本事打我呀”,气得老父亲直接说“别以为我不敢揍你啊”。

这时,妈妈端着水果盘走进房间,把爸爸支出去,然后坐下来耐心地询问女儿究竟是什么原因。女儿觉得爸爸不让自己看手机,不让关自己房门,和谁交朋友也要经过他同意,什么都管,都想控制,家就像牢房。

妈妈首先安抚女儿情绪,让她宣泄出来自己心中的不满,站在女儿的角度来沟通,觉得爸爸命令她,不够尊重她。妈妈理解女儿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。

接着,妈妈因势利导,告诉女儿爸爸管她是担心她,引导女儿主动独立思考,如何与人沟通,尤其是不能通过发泄情绪的方式解决问题,面对家人更不能有言语的伤害。

青少年的第一个特征是自我意识的觉醒,这也是心智独立的基础,也让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面临挑战。如果继续采用青春期之前的权威管理方式,那么通常会遭遇失败,甚至引发不良情绪的蔓延。

青少年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,其主要表现为父母“望子成龙”“望女成凤”,教师希望“品学兼优”,这是外在的理想期待。

但是,这些要求都不是青少年自己的愿望和想法,他们对自己也有自我的定位和期待,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了不对等的矛盾。如果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较大,那么青少年就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

青少年渴望同伴的认同,他们通常会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,甚至有相同的烦恼、共同的遭遇、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。

十八岁的青春期,是自我觉醒和独立,还是充满烦恼和挑战?

这一阶段,青少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,若没有正向的引导,就容易陷入早恋,影响学习。尤其在家庭关系中,青少年的情感被忽视,感受不到温暖,缺少心灵的滋养,他们就很容易向外发展感情倾向。

2.面对青春期孩子,家长要做的就是有话好好说,不乱发脾气。

沟通是信息、情感和心意的交流。好好说话是态度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三分看内容,七分看态度。正确的沟通态度前提是双方之间的彼此尊重。

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,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外界的认可。若父母采用居高临下的方式,就会遭到孩子的反感,达不到沟通的效果。

把青少年玩的权利还给他们,因为生活中不只有学习一件事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回到家,第一句话就问“作业写了吗?”如果孩子没写完直接看电视,就会大发雷霆,逼迫孩子先完成作业,更有甚者,另外布置超量的作业。

久而久之,似乎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,变得磨蹭起来,其实,他们的背后往往有控制欲强、爱催促的家长。他们用磨蹭的方式来反抗。

心理学上有暗示效应,如果家长采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们进行沟通,就会让孩子自律,并且热爱学习,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。

正如作者杨咏梅所言:先处理心情,再处理事情。家长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态度,处理事情就容易情绪化,往往有失公正。

有情绪是本能,控制情绪是本事。

家长在愤怒的状态下,往往口不择言“傻瓜,没用的东西” “我说不行就不行” “你简直是个废物” “我再也不管你了”诸如此类的负面语言。这些话语就像刀子一样,刺向孩子,负面评价明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教育家、心理学家约翰·杜威曾说过: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得到赞美。

孩子的内心也是希望被肯定、被尊重、被认可,这就需要家长采用智慧鼓励的语言,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正向输出的语言。

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情绪和需求,就能较好地解决各类问题,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,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。

3.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思考,解答情感困惑

韩愈在《师说》提到: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,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。

十八岁的青春期,是自我觉醒和独立,还是充满烦恼和挑战?

学习的本质是什么?

《论语》中说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所以学习的本质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。没有注入自己独立思考的学习,就容易学得僵化,也就是俗称的“书呆子”。

从六维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说,成绩、知识方法、操作训练、基本习惯就如树叶和树干,思考习惯和学科情感就如树根,根深才会叶茂。

很多孩子刷题,整理错题本,结果出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,这些基本习惯没问题,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行为,而没有进行大脑思考。

而有的孩子兴趣爱好是下棋、玩魔方或其他益智类游戏,就是在训练思考力。这种思考的习惯运用到学科迁移能力,提升成绩也是必然的。

在教学中,如果教师是照本宣科,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何教,孩子才愿意听,那么就不算一堂圆满的课,也让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。

对于优秀教师来说,课堂教学的两大必杀技是寓教于乐和以人为本。

寓教于乐,就是解决在六维学习理论中情感这一块的问题。知识本身毫无问题,如何把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孩子,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。

本书《青少年的教学指导》部分作者傲德提出让学习变得有意义,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强:知识迁移、与时俱进、打破常规、准备素材。

知识迁移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关联到生活场景,让知识点简单明了,学生领会透彻。

与时俱进是把课本上与生活脱节的内容,换成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。

打破常规是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,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。

准备素材是教师以课本为中心,提前准备有关内容,拓展学生的知识面。

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,做到“四不要”:不要命令、不要唠叨、不要攀比、不要抱怨。

在傲德看来,教育的根本含义就是理解孩子基础上,通过反馈和给予,建立孩子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信任,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十八岁的青春期,是自我觉醒和独立,还是充满烦恼和挑战?

青春期意味着“第二次诞生”,更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。在此阶段,青少年智力和情感高速发展,科学有效地教育是家长和老师必修的一门课程。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对青少年的教育任重而道远,对青少年的引导和陪伴,才是最长情的告白。

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dandanxi6@qq.com

(0)
上一篇 2023年3月21日 下午1:58
下一篇 2023年3月21日 下午2:23

相关推荐